探究悟读法 童心享童趣 ——武汉外小三年级同课研究
在快乐自由的阅读交流中
感受语言的美丽。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出“能联系上下文,理解词句的意思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”“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,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,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”
本次同课研究,我们将以此为据,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田露老师课堂十分重视朗读,读中感悟,自主体验,在语用实践中悟得方法,理解关键词句。
同时,富有童趣童真,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。课本剧的表演更是有效地创设了情境,让孩子入情入境地演,入情入境地读,读演一体,感悟水到渠成。
向颖老师这堂课的亮点则是“自主学习”,落脚到课堂上则是“学习小组”的有序开展。向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,大胆放手。
在关键语段上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研读讨论,先自学,再合作学,最后汇报演讲全班共学。在此过程中,重视老师的指导和点拨,以问题为契机,引导阅读,鼓励表达。
课后研讨
课后,特级教师董老师以及美加分校老师一起参加了研讨。
董老师谈到了“设置问题的思维点”以及“学习容量”问题,并谈到要抓住“幽默感”,在指导朗读和评价语中体现出来。
在前两堂课的观摩下,陈迪老师博采众长,吸取经验,在“学习中心课堂”展示了不一样的《剃头大师》,充分贯彻了“两段三环节”,以“演绎”作为活动方式贯穿整堂课。
从老师和学生一起配合示范演,到学生分工合作自主表演,最后在共学阶段,对比“剃头”的过程和结果的截然不同引发学生质疑“我真的是剃头大师吗?”整堂课让学生自读自导自演,让孩子真正站在语文课堂的中央。
一堂写作课从积累素材开始,经历练、评、改、才能出炉。郭华老师聚焦标题中的空白,充分挖掘人物——“他”的心理状态。
从表情包、生活中的情绪片段暖场开始,学生的情感、知觉被调动,便于之后挖掘素材。紧接着细读课文要求,明晰写作中心,通过点评促进学生修改已写片段,以一段“家国情怀”的下水文收尾升华。
徐娜老师选择文言文,充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朗读,以读促知,跨越语言距离感,借助关键语句,厘清事件发展的过程。
由扶到放手,徐一唯老师带领学生品读描写颜色的重点词句,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描写形状的重点词句,学生边读边悟,品味作家的高明之处。
最后落脚到想象仿写,从写作的角度落实把“把事物写具体”这一语文元素,回归生活中的真实火烧云景象,探索生活之美。
课后老师充分肯定了这节课。引导学生朗读到位,交流充分,语言训练点落实,学法指导有效。在教师表达的语句细致和与课堂节奏的把握上,依旧有可进之处。
教师状态在不断尝试中渐臻佳境;
课堂艺术在不断打磨中日臻完善;
一课一突破,一研一转变;
同课研究,研无止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