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shu”香育人 勤满校园 ——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科学组读书沙龙
颂古一百首·其一
——宋·释智愚
烟暖土膏民气动,
一犁新雨破春耕。
效原眇眇青无际,
野草闲花次第生。
小组合作研究水培植物种植,动手制作温湿度传感装置,全新的沉浸体验式沙龙让老师们耳目一新。通过聚焦种植园的浇水难等问题,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,共同制定科学种植计划。4月11日,科学组读书沙龙在党群服务中心如期举行,熊校长带领新老中层和术科组老师们共商共研,共谋育人之策。
春耕备耕正当时,不负农时不负春。春雨润如酥的三月,草木新生,正是农耕的好时节。为全面开展劳动教育,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,增强劳动意识,提升劳动能力,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,我校建立了劳动基地。三月,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了“春耕春种正当时,外小学子育‘蔬’忙”农耕蔬菜种植活动。
科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引领组织学生参加劳动,从平整土地到播种插秧,从浇水施肥到除草除虫,老师们带着学生一起动手,微风细雨润物无声,共同感悟劳动之美,体验劳动之乐。可谓是“蔬”香育人,勤满校园。
前期筹备工作中,科学组成员按照各个所负责年级推出了农作物种植养护计划,校领导认真听取了科学组每一位老师的种植计划,提出了宝贵的建议,给我们鼓劲加油。计划中各年级组按照项目式活动流程设计适应现实劳动条件的方案,将长期的项目目标拆解成各阶段的需要执行的活动,再进一步将活动拆解为一个个任务,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人员分工与协作。
我们把课堂搬进“菜园”,推出观察蔬菜成长、采摘蔬菜、做美味菜肴“三站式”劳动教育,突出过程育人。让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劳动实践,引导孩子们持续探究,创造性的解决问题。
各年级孩子在老师们的带领下,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种植工作。每班成立种植小队,分为种植组、拍摄记录组、观察测量组、养护组。他们有的负责挖坑,有的负责栽秧,有的负责除草,还有的负责浇水施肥。大家分工合作,忙得不亦乐乎。在农业专家技术指导人员的支持下,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,将一株株幼苗植入土壤,期待着它们在未来能够茁壮成长,结出丰硕的果实。种植养护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浇水、施肥、锄草等实际问题,为解决此类问题,现场开展了自由讨论。
基于我校是中科院共建单位,湖北省科技创新实验学校,我们也想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做一些体验和尝试,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。立足于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背景,在武汉植物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老师们体验了现代智慧农业沙盘模拟的现代农业生产过程,从育苗、水培、采摘、运输、仓储到物流,结合硬件编程和物联网技术,实现了生命环境信息化控制。温室内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全都智能感应,多个传感器显示土壤的温度、湿度、PH值等,土壤干了,会自动加水;阳光大了,顶棚的遮阳系统会启动;光线太暗,室内的灯就会打开。在场老师们亲自动手体验、自主完成探究任务来解开智慧农场的奥秘。
为了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,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,社会实践经历更加丰富,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际生产紧密联系起来,后期也将组织学生分组分小课题开展活动。培育观察组、水培与无土栽培种植组、营养保障组、作物研究组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方法,培养对农业种植的喜爱之情,相信孩子们会和种子一样冲破泥土,伸向广阔的天空;期待种植园茁壮葱翠,静待孩子们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,结出丰硕的枝头硕果。
活动结束后,熊校长对本次活动表达了赞赏,她表示看到了科学组整个团队的研究力、凝聚力以及现场生成的机智。整场沙龙活动是以用研究的状态进行项目式学习,未来我们将持续通过劳动教育实现跨学科融合,发力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。
综合学科组对于本场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感谢。
寓教于劳,育才于勤。本次春耕春种劳动实践活动,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了深厚的农耕文化,也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,激发了孩子们对种植、农耕的兴趣。今后,我校将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,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,让学生在优质的劳动教育中感受快乐、提升素养,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留言